聚焦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25日下午,万众瞩目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发布成果清单。战略对话签署八项合作协议,取得26项具体成果,经济对话达成五方面重要内容。
为期两天的对话中,克林顿国务卿、盖特纳财长与王岐山副总理、戴秉国国务委员共同主持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围绕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和长期性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中美双方在涉及能源、环境、科技、海关、卫生、执法等众多领域达成26项具体成果,签署了涉及能源、贸易、融资、核能利用等多方面的合作协议,充分体现了中美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经济对话成果包括五方面重要内容:
双方承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美方承诺将推动建立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储蓄率。中方将继续提高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双方承诺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美方将在贸易救济调查中,认真考虑并给予提出“市场导向行业”申请的中国企业公正、合理的待遇,并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方对依法在华经营的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提供国民待遇;
双方同意加强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美方欢迎外国资本投资于美金融业,承诺对中资银行、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适用与其他国家相同的审慎监管标准;
双方同意加强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的合作。双方同意共同努力,确保多伦多、首尔峰会取得积极成果;
双方鼓励通过两国部门间经济对话机制深化双边经济合作与交流。包括通过中美科技联委会进一步讨论创新问题等。
过去的多次中美对话前,各种争论总是先声夺人。但这次对话,中美争吵并没有成为主角。中方领导人表示,中美经济的高度互补性,决定了两国之间不是零和博弈的对手,而是互利共赢的伙伴,美方代表也用“殊途同归”、“风雨同舟”来描述这次对话双方的关系。
在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表示,中美双方积极评价了去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认为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进一步上升。无论在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可持续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地区热点、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中美两国都面临着共同课题、肩负着共同责任,双方表示,将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各领域交往与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戴秉国此前也表示,“虽然双方没能在每一个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但对话有利于进一步发展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伙伴关系。”
就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盖特纳对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重要性表示欢迎,同时明确表态,人民币汇率应由中国自主决定。
美方还表示,随着经济形势转好,美国正致力于将其赤字水平削减至可承受的水平。美国总统奥巴马已制定详细和全面的方案,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财政赤字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削减一半以上。
就此,路透社24日报道称,“世界上的最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在年初出现关系紧张之后,正在寻求稳定关系。”
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部主任李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中美对彼此的依赖程度都比较高,而且随着双方这种经贸交往越来越深,相互依赖的程度也是越来越紧密。“美国推行的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肯定对双方经贸关系没什么好处,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加了很大压力。但是4月初美国财政部推迟发表汇率报告,这释放了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因为如果真的给人民币贴上操纵汇率的标签,对双方都没什么好处。”
“这次对话跟去年相比,首先有一个近期的意义,把中美关系推回到正常轨道。”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与去年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背景不同,这次对话富有特殊责任,那就是把年初开始紧张的中美关系推到正常轨道上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也表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两国建立战略互信的对话,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通过对话为以后的两国关系定下大的基调和框架,是最重要的意义,也为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由年初的紧张到缓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专家也表示,中美之间的分歧尤其是贸易平衡的问题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很难通过一次对话或者在短期内解决。陈凤英表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根源在于基于比较优势的全球分工体系,虽然美国这次在放松出口管制方面很有诚意,在多个场合公开承诺,这也确实会减少美国对中国的逆差,但是“能不能解决问题,效果还要再看看”。
金灿荣也表示,中美关系很复杂,尽管这次对话氛围不错,但不要期待一次对话就解决问题,分歧依然会存在,希望中美关系能够变成以合作为主的伙伴关系。